我国科学家研发出可穿戴人工喉
语音是人类交流的重要方式,但说话人的健康状态和周围环境(噪音干扰、传播介质)往往会影响声音的传输和识别。研究人员一直在改进语音识别和交互技术以应对微弱的声源或嘈杂的环境。多通道声学传感器可以显著提高声音识别的精度,但会导致更大的设备体积。而可穿戴设备能够获取高质量的原始语音或其他生理信号。然而,目前尚无充分的证据表明喉部肌肉的运动模式和反映在体表的发声器官振动中隐含着可识别的语音特征,且尚无实验证明其作为语音识别技术的完备性。
为解决这一问题,任天令团队成员开发了一款基于石墨烯的智能可穿戴人工喉,同商业麦克风和压电薄膜相比,人工喉对低频的肌肉运动、中频食管振动和高频声波信息有很高的灵敏度,同时也具有抗噪声的语音感知能力。对声学信号和机械运动的混合模态的感知使人工喉能够获得更低的语音基频信号。此外,该器件还可以通过热声效应实现声音的播放功能。人工喉的制作过程简单、性能稳定、易于集成,为语音识别和交互提供了一种新的硬件平台。
团队还利用人工智能模型对人工喉感知的信号进行语音识别和合成,实现了对基本语音元素的高精度识别,以及对喉癌患者模糊语音的识别与再现,为声音障碍者的沟通和交互提供了一种创新的解决方案。
实验结果表明,人工喉采集的混合模态语音信号可以识别基本语音元素,平均准确率为 99.05%。同时人工喉的抗噪声性能明显优于麦克风,在 60dB 以上环境噪声下仍能保持识别能力。任天令研究团队进一步演示了它的语音交互式应用。通过集成 AI 模型,人工喉能够识别一名喉切除术患者模糊说出的日常词汇,准确率超过 90%。识别出的内容被合成为语音在人工喉上播放,可以初步恢复患者的语音交流能力。
据介绍,该人工喉还有很大的优化和拓展空间,例如提高声音的质量和音量,增加语音的多样性和表情,以及结合其他生理信号和环境信息实现更自然和智能的语音交互。研究团队希望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和合作,让人工喉造福更多的声音障碍者和语音交互的用户。
高端男人网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